M88官网 6

这个70平米的共享书房在一个八十年代别墅的底层,借由原有的两个厚重砖墙的房间和一个轻质的阳光房组成,楼层低矮。 三个小空间有门洞相连,墙体和墙垛都是不可变动的,设计上几乎没有腾挪的余地。 项目的难度在于如何在这样的受限条件下,让三个单元形成一个整体的连续的空间。

设计师在房间里置入了一个巨型的复合家具,或者说是一个微型的家具化的建筑。 家具体块交织形成的丰富界面,将日常生活的表面和平面吸收到复杂的结构中,由此获得更松散的活动空间。 一个42平米的房间,却拥有11平米的起居室、20平米的厨房和餐厅、4平米的卫生间、5平米的玄关、15平米的卧室和4平米的书房。

深色调的木板,镶以明亮的绿色边缘,唤起老图书馆的记忆,创造出一个鼓励读者逗留其中、坐下来阅读和写作的氛围。 设计师和书店主人有着共识,这间书店不应只是书的储藏室展示室,也有必要是社会记忆的保存处、经验和知识的提供场所。 青龙坞言几又乡村胶囊旅社书店位于浙江桐庐的山林深处, 原是一座木骨泥墙的老宅,占地232平米、高7.2米。 西涛设计工作室将其改造为一个可容纳20人的胶囊旅社、一个乡村社区书店和阅览室。 并在这一灰色颜色为主导的空间内,寻找自然光和人工光之间的微妙平衡,在明与暗之间,在内与外之间,在上与下之间。

设计师将灯缩减到最小的形式——在水晶玻璃管内发出线性光,LED灯隐藏在一个精致的黑色金属条里,穿透圆柱形部分。 建筑东面坐拥极佳的自然景观,于是将东面的整面山墙剖开,嵌入一个由木框架和聚碳酸酯波浪板构成的透明房子,让青山绿林尽收眼底。

颗粒细腻暗哑的水刷石,反光清冷的不锈钢,粗糙和光滑的两种灰调子材料并置在一起,形成这个零售空间独特的张力。 我们沿着墙体边缘做了一个半圆形的书架,跨越两间并将墙体隐藏在圆形书架之后,内部形成了两个小小的安静的阅读室;朝外,弧线从视觉和动线上都有效地将两个房间连为一体,形成了空间的流动。 老宅的外观,尽量保持建筑原有的质朴,只在外墙上做了克制的开窗。 建筑师在空间中置入了两个“漂浮”的独立结构,男生“楼”和女生“楼”。 男女楼各配有10个胶囊和一个卫生间,模块式的胶囊客房隐藏于围合的书架之内,形成更为私密的空间。

建筑师通过从建筑内部挖出一个天井而非加建面积的策略去疏通原本紧张的空间关系,把一个由孤立的小房间组成的房子,串联成一系列的空间交织并形成回响,提供了多重解读和体验的可能,丰富了宅居的空间感受。 重拾日常之美,是西涛的设计线索,设计师希望在都市化的环境中,通过设计唤起人们对一间传统糖水铺的记忆和向往。 设计在极小尺度中实现了功能的集合,将厨房、点餐吧台和座位区三大区块融入20平方米内,并容纳适宜的尺度和恰当的联系。 墙面和顶部和吧台立面漆以苔绿色,和浅木色的搭配构成明快平实的视觉效果,契合主题食材莲子之味甘气温和清芳之气,为使用者创建视觉和味觉相融合的空间体验。

同时,相互交错的楼板,形成跌宕错落的平台,使两座“楼中楼”之间可以发生多角度的对望。 西涛设计工作室与许多才华横溢的建筑师一起参加了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的新兴建筑师研讨会展览,展示了我们最喜欢的两个项目。 自2016年成立于上海,西涛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涉猎从一只吊灯到一个街区、从城市极小住宅室内到乡村老屋改造、从街头小店到青年社区等多种范畴的设计。 实践之外,同时专注于旧建筑更新和居住空间的物体聚落等研究课题。 整个空间分为书店和咖啡两个大的分区,设计师面临的主要挑战,来自已经成型的不规则柱网平面格局。 设计师在平面上通过一个角度的旋转操作,并由一定模数的方格平面展开店内空间主格局。

sitemap
Scroll to Top